第(2/3)页 萧瑟也没有多余的话,送过花之后就走了。他前脚刚走,赵均宁后脚就来了,也给我送上了一大束鲜花,我同样接过道谢。 “我这周六上午10点半会搞一场行为艺术,希望童小姐到时能来捧场。”他竟然在这种时候发出邀约,我只能礼节性地说,只要有空一定去观摩。 我怀抱着两大束鲜花,接受全场观众的掌声与喝彩。最后领导和嘉宾上台与所有演员和主创人员握手,我看到萧鹏程和几个市领导一起上台。“祝贺你童忻。”他说了和萧瑟同样的话,他的眼中也有泪光闪动。 我伸手与他握了握,他粗糙厚实的大手十分有力,仿佛将充沛的能量传递给我。“谢谢”我对他感激颔首,我的确应该感谢萧鹏程,在叶家村的时候听叶梓涵说过,她看了叶莺留下的 剧本,感触非常深,向虞团长提出在原有剧本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加工,重新编排这台原创舞剧,没想到这个提议很快通过了。后来尹静姝向我透露,虞团长之所以会拍板同意,是因为萧鹏程对这个剧很感兴趣,主动提出要提供资金,而且是以他个人的名义赞助,并不包含在后来签署合作协议的那1000万元内。如果没有他的大力支持,就不会有这部新舞剧,我也得不到参与选拔的机会,更不可能当上女主角。 萧鹏程对我点头笑了笑,便松开手,去和下一位演员握手。我也继续与其他的领导嘉宾一一握手,保持着最礼貌得体的笑容,接受各种祝贺与称赞。 这是我有生以来最为难忘的夜晚,我终于实现了成为主要演员的梦想,从舞台的小小角落走到了舞台中央,我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和存在。但我也没有忘记,我的成功,是以叶梓涵的血泪为代价的,如果她没有出事,今晚站在这儿的,绝不可能是我 我将悲戚的目光投向叶梓涵,她同样怀抱着鲜花,同样接受着观众的掌声和致意,但是她的命运早已在旦夕间惊天逆转,在2005年的这个冬夜,25岁的叶梓涵和她孤独的轮椅,停在生命的转弯处。 第二日,各大主流媒体都大篇幅报道了中国版罗密欧与朱丽叶首演的消息,并都给与了高度的评价。其中一篇新闻中这样写道:“整场演出从编舞、演技、演员表现力,到服装、道具、剧情构思,再到整体的艺术魅力,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准。见多识广的舞评家们也被彻底征服,称其为任何语言都不能形容的艺术体验” 连续三场演出,场场爆满,我的名字也频频见诸于报端。从名不见经传到崭露头角,我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。三场演出,萧瑟和萧鹏程都到场观看,萧瑟每一场都上台为我献花。我心里有种隐隐的感觉,这台舞剧对于他们父子而言,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。 最后一场演出圆满落幕后,按照事先的约定,我和卓羿宸换好衣服,卸下舞台妆后到贵宾休息厅,接受本地据说销量非常高的杂志星艺周刊记者的专访。 杂志社来了两名记者,一个摄影,一个文字,一男一女,男的摄影记者叫张哲宇,三十多岁的年纪,身材干瘪,蓄着小胡子,还扎了马尾辫,有点不伦不类。女的文字记者叫陈扬翊,据说大学毕业不久,挑挑的眉毛,小小的眼睛,笑得非常有自信的嘴,长相很有特点,让人一见难忘。 采访很快进入正题,陈扬翊显然做足了功课,问了各种专业的问题,我们都一一认真作答。采访进程过半后,她话锋一转,开始转向轻松八卦的话题,诸如询问芭蕾舞演员私底下的生活状态之类的,这些倒没什么。但是随后她开始询问卓羿宸一些挺让人尴尬的问题。 陈扬翊提问:“听说学芭蕾的男生一入学,就要穿上一种定制的紧身裤,除了洗澡,一直不许脱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