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三十五章 授衔仪式-《辛亥军阀》
第(2/3)页
还有更棘手的问题,比如军队是不是设大元帅的军衔,也就是乔宇的地位如何安排,政府之中的人员是不是参与其中,这些都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。
最终乔宇宣布退出评衔,同时也要求凡是在政府方面工作的也都退出,这一次的军队评衔完全针对现役军人,其余人等会按照贡献大小,设立另一套奖励体系。
中**队总数达到了一百五十万以上,海陆空三军要平衡,川系和其他派系要平衡,老北洋的将领和后起的将领也平衡,资历要考虑,功劳更要考虑,甚至地域分类也要注意,南北之间要全面照顾。
操作起来实际上就是一团乱麻,经过反复思量,乔宇决定将军设立六个级别,也就是元帅,大将,上将,中将,少将,准将,元帅自然是军人的最高荣耀,乔宇在设置这个军衔之后,要求必须有开疆拓土之功的人才能够担任,除此之外,不授予元帅。
大将军衔也不能轻受,必须有过为国而战的大功,扬国威于异域,这样才能够得到大将军衔,按照这个标准,其实也就是开国初期的将领能够达到,后期天下升平以后,想要立这种功劳也没有机会了。
军队系统的主体还是上将,中将和少将,至于准将的问题乔宇原本并不想设立,因为中**队数量众多,一旦设立之后,就会造成将军泛滥的局面,不过总理王永江和顾问杨度力主设立准将,他们的理由很充分。就是这一次是普天同庆,自然要各方都高兴。索性就来一个大派送。
乔宇也只好同意,经过反复的权衡,这一次中国共选出了三位元帅,也就是蒋百里,吴桐,韩勇,其实还有其他人条件足够,比如刘湘。石翼,潘文华等等,不过考虑到未来二战中**队还要大力参战,那时候还要有一个更大的酬功行动,暂时就设置了三位元帅。
大将一共选出了十五位,分辨是刘湘、杨森、邓锡侯、潘文华、石翼、苏鼎、王怀、刘云鸿、徐树铮、张作霖、张孝淮、龙云、陈绍宽、田颂尧、卢汉。
上将一共三十六位,其中包括王铭章、陆裕光、刘存厚、刘文辉。吴佩孚,冯玉祥,张作相等人。
两外中将还要一百二十人,少将八百五十三人,准将一千七百人,这份名单拟定出来。基本上就将中**队的格局确定下来。
其中元帅和大将都是川系出身,其他的将领是很难挤进来的,只有徐树铮,张作霖和张孝淮三人功劳巨大,资历也比较高。才挤进去,至于上将就比较平均。各派系的都有,更多的考虑的就是平衡派系。
而就在中国政府大张旗鼓的评选将帅的时候,中法有关印支三国的谈判已经取得了突破,法国人已经同意放弃三国,将宗主权重新交给中国,而中国也要将所有的法国俘虏交还。
另外法国还要求中国给予法国半年的时间用来撤出在三国的财产,不过中国断然拒绝,这些财产都是不义之财,哪能让法国人从容带走啊,而且中国这一次动用了五十万人作战,损耗了超过六亿元的军费,这些中国并没有向法国索要战争赔款,已经算是宽大了,怎么还能答应法国的要求。
为了能够让法国屈服中国将战俘营开放,允许法国的记者前去采访,这些战俘多半都在越南人的看管之下,用来充作苦力,一个个虽然没死,但是也没了半条命,这些战俘凄惨的照片被送到了法国之内。
顿时那些家属纷纷眼含热泪,走上街头,他们很清楚在越南有财产的都是十足的权贵,政府为了这些人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孩子在远东受苦,简直是太过分了,他们绝对不能忍受!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