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7章 韩非冤死-《大秦命运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当然此时李牧暂时还是功勋卓著、安然无恙,并且深受赵王赵迁重用的!

    宜安之战和肥城之战中,秦军大败后,臣服于秦国的魏国和韩国自然不肯卖力进攻赵国,反而秘密与赵国窜通消息。

    其实自从铲除吕不韦和嫪毐后,秦王嬴政正式亲政,秦国统一天下的战争就已经开始了。

    而当时秦国的第一个灭国对象就是六国之中最弱的韩国。可是由于赵国“百足之虫死而不僵”,屡屡援助韩国和魏国,导致秦军处处受到掣肘。终于,秦王嬴政听取国尉尉缭的劝说,决定先彻底打垮赵国,再图谋韩国和魏国。

    韩国以其著名的兵器--弩,为各国所畏惧。所谓“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”,韩国的弩能射800米之外,“远者括蔽洞胸,近者镝弇心”。除此以外,韩国的剑也异常锋利,皆“陆断牛马,水截鹄雁”,“当敌则斩坚甲铁幕”。但是韩国的强弓劲弩仍然无法是韩国强盛起来。而韩国国势最强是韩昭侯在位时。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,内政修明,韩国成小康之治。

    不过由于地处中原,韩国被魏国、齐国、楚国和秦国包围, 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,国土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,使韩国成为山东六国中第一个最容易被秦所灭的诸侯国。自从秦王嬴政继位以来,韩国先后两任韩王都是碌碌无为之人,分别是韩王韩然、韩王韩安。

    韩王韩然在位期间也曾试图有所作为。水工郑国奉韩王韩然之命西去秦国,劝说秦王修建郑国渠,想要消耗秦国国力。不想没多久计谋败露,秦王嬴政和秦相吕不韦商量后,决定继续修建郑国渠,但是为了惩罚韩国,决定派兵攻打韩国。

    而郑国渠全长250多里,灌溉农田280多万亩。它是继都江堰之后秦国又一个大型水利工程,关中变成了肥沃之地。秦国的两大粮仓巴蜀和关中就此建成。

    韩王韩然自公元前272年上台,总共在位长达三十四年,由于过度平庸,竟在历史上连名字都没留下。从史籍来看,他在治理韩国的三十多年中,除了不断向秦国求和之外,几乎没有做过任何有作为的事情。现在,这个 “修渠抗秦”、迂回救国的战略决策,乃是他阁下采取的唯一“积极”措施。

    呜呼,世界上竟有韩王韩然这样的政治家和军事战略家!面对强邻的侵略,不去加强国防建设,整军备战,却派专家前去帮助敌国兴修水利,增产增收,希望敌人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中,变得疲惫衰弱下去!简直就像为了消耗敌人实力,而派专家前去帮助敌国兴建兵工厂、制造枪炮子弹一样。这种异想天开的奇怪念头,从谋划到付诸实施,竟在韩国高层决策集团中始终无人提出异议,也算古今一奇!由这样一批国家领导人管理的国家,如不迅速灭亡,简直没有天理!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