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7章 韩非冤死-《大秦命运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郑国渠大概用了三年时间建成通水。就在该渠大规模施工的三年之中,秦国也从未停止过对韩魏赵三国的军事进攻。而这项粮食增产工程建成后,秦国如虎添翼,从此进人了加速统一期,而东方六国则进人了加速灭亡期。二十多年后,六国竟被一扫而光。韩国则在郑国渠建成之后十四年即公元前230年,第一个被消灭,这与韩王韩然对秦国的 “大力帮助”是分不开的!

    期间韩王韩然薨,其子韩安立(公元前239年)。韩王韩安即位时,韩国形势危如累卵,处于灭亡边缘。公元前233年:韩王向秦纳地效玺,请为藩臣,派遣公子韩非出使秦国、侍奉秦王嬴政。

    韩国公子韩非是战国晚期的著名人物,是韩国宗室贵族,是法家代表人物,曾自学道家老子思想,又拜儒家荀卿为师,兼采商鞅重法、申不害重术、慎到重势等三家学说之长,以儒家与道家的学说为本,发扬法家,集法家思想的大成。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,多次上书韩王,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、养非所用、用非所养的情况,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。韩非认为这是“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。”便退而著书,写出了《孤愤》《五蠹》《内外储》《说林》《说难》等著作,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(另一人为庄周)。

    韩非的书传到秦国,秦王嬴政非常赞赏韩非的才华。不久,因秦国攻韩,韩王韩安不得不起用韩非,并派他出使秦国。于是时间到了公元前233年,韩非子被派遣出使秦国,秦王嬴政很喜欢韩非,但还没有决定是否留用。

    由于秦相李斯提出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通天大计,而首要目标就是韩国。但作为韩国公子的韩非与李斯政见相左,韩非主张存韩灭赵,无形之中妨碍了秦国的统一大计。

    此时作为韩非同门师兄的李斯已经贵为秦国高官,自然不愿意才能胜过自己的韩非侍奉秦王嬴政。而且韩非与李斯之政见相左。韩非欲存韩,李斯欲灭韩。因为韩非子和李斯曾经是同窗,李斯深知韩非辩才了得,担心嬴政被韩非计谋所蒙蔽,故上疏嬴政,陈述其中利害。李斯向秦王嬴政进言:“韩非前来,未必不是认为他能够让韩留存,是重韩之利益而来。他的辩论辞藻,掩饰诈谋,是想从秦国取利,窥伺着让陛下做出对韩国有利的事。   ”

    秦王嬴政认为李斯言之有理,便派人抓捕韩非、投入监狱。最后李斯为了不留后患,私下逼韩非服毒自杀。韩非想上书秦王嬴政,被李斯阻扰、未能成功见到秦王嬴政。后来秦王嬴政后悔了,派人赦免韩非,但是韩非已经死了。

    蒙毅听闻此事也是感叹历史终究没有改变,但是屠龙王究竟在哪里?为何最近如同消失了一般?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